□ 王麗
在信息技術飛速發(fā)展的當下,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與學術服務的核心載體,數字化建設已成為提升服務效能、滿足師生多元化需求的關鍵驅動力。然而,數字化建設涉及的資源采集、加工、傳播與利用等環(huán)節(jié),始終繞不開知識產權保護這一關鍵議題。若忽視知識產權邊界,不僅可能引發(fā)法律糾紛,更會阻礙數字化建設的可持續(xù)推進。高校圖書館需從數字化資源建設、服務模式創(chuàng)新、技術應用規(guī)范及管理體系四個維度,構建知識產權系統化保護路徑,在保障版權人合法權益與滿足師生需求間取得平衡。
明確版權邊界 規(guī)避源頭風險
明確版權邊界是知識產權保護的“第一道防線”,其核心在于明確數字化建設過程中資源采集、加工的版權歸屬,盡可能避免源頭侵權。當前,部分高校圖書館在館藏資源建設中存在兩大問題:一是對外購數據庫版權權限理解存在偏差,二是對特色館藏數字化缺乏合規(guī)意識。
外購數據庫方面,圖書館雖通過采購獲得使用權,但部分館員與師生混淆“使用權”與“所有權”,存在擅自下載、匯編并二次傳播的行為。對此,圖書館需制定版權管理制度,建立“版權協議臺賬”,明確授權范圍,并通過培訓等方式提升師生的知識產權理論知識和保護意識。同時,利用技術手段監(jiān)控數據庫使用,制止違規(guī)行為。
特色館藏數字化需審慎推進。對版權保護期屆滿的公有領域資源,圖書館對通過創(chuàng)造性勞動形成的具有獨創(chuàng)性的“衍生作品”,享有著作權;對尚在保護期的資源,則須嚴格遵循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合理使用原則及授權機制。
平衡使用需求 規(guī)范傳播邊界
圖書館既是知識的守護者,又是傳播者。數字化服務使圖書館從“文獻借閱”轉向“知識服務”,通過遠程訪問、文獻傳遞等方式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,同時也加劇了知識產權侵權風險,使數字化侵權在遠程異地無聲中傳播。
數字資源遠程訪問的風險主要源于權限管控不嚴。高校在數字資源建設中由于技術等原因,未嚴格限制權限,校外人員通過“共享賬號”“代理服務器”等方式非法訪問,授權使用范圍無法保障,一些高校因資源惡意下載被數據庫服務商起訴,支付高額賠償金且暫停部分服務。對此,高校圖書館需加強技術保護手段,采用校園統一身份認證(SSO)、IP綁定、動態(tài)驗證碼等技術,逐步實現“多層級權限管控”,最大限度降低網絡傳播途徑下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。
文獻傳遞服務在促進知識傳播的同時,長期面臨“合理使用”與侵權認定的困境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第二十四條,圖書館可為科研教學復制少量已經發(fā)表的作品,但“少量”在工作實踐中界定不清。圖書館需制定《文獻傳遞版權管理細則》,明確法定許可權限及量化標準。
防范技術濫用 保護版權權益
技術是數字化建設的核心支撐,但濫用可能淪為侵權工具。在圖書館日常工作中,掃描技術、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均存在風險,需結合技術規(guī)范與法律約束防范。
掃描技術濫用是常見問題。在圖書館資源擴充中,會有未經授權而大規(guī)模掃描紙質文獻形成“影子數字館藏”的行為,導致違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“未經權利人許可不得復制”的規(guī)定。圖書館需建立“掃描前版權審核機制”,對版權保護期滿、已獲得授權或符合“合理使用”的文獻進行掃描;同時,采取“數字水印”嵌入標識等技術保護措施保障權利人權益的同時,實現資源共享與傳播利用。
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迅速發(fā)展與應用,“訓練數據版權”與“生成內容版權”問題日益凸顯。圖書館在開發(fā)AI檢索系統時,若使用未授權文獻數據進行模型訓練,可能導致AI生成內容與原文獻構成“實質性相似”,從而引發(fā)著作權侵權糾紛。為規(guī)避侵權風險,圖書館可以優(yōu)先選用“開源數據”或已授權數據作為訓練素材,與服務商簽訂版權協議及增設免責條款。
完善制度保障 強化責任意識
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的知識產權保護需從制度、人員、監(jiān)督構建起“三位一體”的管理體系,確保知識產權保護融入數字化建設全流程。
在制度層面,圖書館應通過制定相關數字化資源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系統化規(guī)范版權管理,明確采編部門審查數據庫版權協議、技術部門登記擬數字化文獻版權雙重機制,同時建立“知識產權應急處理機制”,實現糾紛發(fā)生時快速應對;將協同機制納入學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。
在人員層面,圖書館應構建培訓宣傳機制,強化館員版權實務能力。一方面定期開展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學習,通過案例分析、情景模擬等提升館員知識產權素養(yǎng);同時借助版權手冊,以知識產權宣傳周、全國知識產權宣傳日活動為契機,向師生普及知識產權理論,增強其知識產權保護意識。
在監(jiān)督層面,圖書館應建立“內外結合”機制。內部成立監(jiān)督小組,定期檢查資源建設、服務、技術應用合規(guī)性;外部主動接受著作權人、數據庫服務商、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監(jiān)督,建立常態(tài)化溝通機制,確保版權管理工作規(guī)范有效。
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推動教育信息化與學術創(chuàng)新的重要舉措,知識產權保護是其行穩(wěn)致遠的關鍵。圖書館需堅持“合規(guī)優(yōu)先、平衡發(fā)展”的原則,從上述四個維度構建保護路徑,實現數字化建設與知識產權保護協同發(fā)展,為科研教學提供優(yōu)質合規(guī)的知識服務。
(作者單位:西北師范大學科學研究院)
版權聲明
1.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(chuàng)作品。
2.所有原創(chuàng)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圖片、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、信息等,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。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(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)受理對接。如需繼續(xù)使用上述相關內容,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,聯系電話:0931-8159799。
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