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甘肅·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延海 蘇黎明
群眾利益無小事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“三抓三促”行動開展以來,白銀市始終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導向,通過貫通聯動、持續(xù)攻堅、重點突破,推動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和民生難題得到有效化解,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。
貫通聯動:合力解決“心頭事”
“真沒想到,拖了3年的養(yǎng)老保險金,一個月就到賬了!”王女士看著手機上的到賬短信,難掩激動之情。今年4月,白銀市“三抓三促”辦接到群眾反映某企業(yè)違規(guī)收取減免的養(yǎng)老保險金問題后,立即啟動快速響應機制,通過周調度、專人督辦等方式,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將涉及821人、金額419.4萬元的全部款項清退到位。
這是白銀市部門聯動,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生動寫照。今年以來,白銀市創(chuàng)新工作機制,將“三抓三促”行動社會監(jiān)督意見辦理與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為民辦實事、“碼上反映·馬上辦理”民情直通平臺、“12345”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平臺有機融合,構建起全方位、立體化的民生問題解決網絡。
白銀市委主要領導帶頭示范,市委常委和副市長每月從“碼上反映·馬上辦理”平臺督辦3件分管領域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,領辦包抓分管領域集中整治為民辦實事具體項目,加強調度、跟進督促、推動解決。
同時,白銀市“三抓三促”辦建立問題辦理“回頭看”機制,定期從“12345”熱線受理問題中篩選重復反映、辦理質效不高的工單,跟進延伸,在督促辦理的同時,深挖背后是否存在責任作風問題,推動“12345”熱線真正成為群眾的“貼心人”“暖心人”。
今年以來,白銀市級領導在“碼上反映·馬上辦理”平臺督辦問題22條;市“三抓三促”辦貫通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,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200個,辦理實事198件;督辦欠薪案件144件,為423名農民工追討工資351.92萬元;清繳追回村集體資金112.2萬元,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集中的征地拆遷、行路吃水、欠薪討薪等難心事、煩心事。
“你們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,這樣的好作風讓我們倍感溫暖。”近日,白銀市“三抓三促”辦收到的一封群眾感謝信,道出了廣大市民的心聲。
持續(xù)攻堅:加力啃下“硬骨頭”
“西瓜地能否‘喝到’及時水”,是往年瓜農們一直關心的事。
2023年6月,由于長期干旱,靖遠縣高灣鄉(xiāng)群眾反映農業(yè)用水嚴重短缺,西瓜產業(yè)面臨嚴峻挑戰(zhàn)。調查發(fā)現,該灌區(qū)砂田西瓜產業(yè)已發(fā)展至30余萬畝,遠超提灌工程初始設計供水能力(3.8萬畝),供水矛盾異常突出,嚴重制約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對此,白銀市“三抓三促”辦將該問題納入跟蹤督辦臺賬,連續(xù)2年推動市縣水務部門科學規(guī)劃建設分布式調蓄系統(tǒng)。計劃在灌區(qū)建成13座總庫容為48.6萬立方米的調蓄水池,通過“大池聯小池、明渠接暗管”等方式,覆蓋7個村砂田西瓜拉水補灌,形成“分段供水、錯峰蓄水”的供水網絡。在之后的持續(xù)旱情中,這套系統(tǒng)如同“田間水銀行”,為百余戶瓜農守住了產業(yè)生命線。
“這個水池建得真及時!今年旱情這么重,要不是有它,我的西瓜地就全完了!”靖遠縣高灣鄉(xiāng)瓜農李大哥指著新建的調蓄水池感慨道。
清欠工作同樣取得突破性進展。白銀市“三抓三促”辦針對清欠企業(yè)賬款進展慢、成效不明顯的問題,建立清欠臺賬,逐條逐筆過篩督辦,推動各級各部門清欠企業(yè)賬款2.3億元,達成還款協(xié)議26份,有效解了企業(yè)的燃眉之急。
如今,在高灣鄉(xiāng),家家戶戶的瓜田邊都流淌著“放心水”,企業(yè)賬本里記載著“明白賬”。
重點突破:全力化解“老大難”
“十年了,終于拿到‘紅本本’了!”華能景泰熱電有限公司負責人捧著不動產權證激動地說。這是白銀市“三抓三促”行動開展以來,破解的又一個“老大難”問題。
據了解,該公司因歷史原因,鐵路、進廠道路、廠區(qū)三宗土地一直無法完成確權登記,嚴重影響企業(yè)經營發(fā)展。白銀市“三抓三促”辦督促景泰縣將該問題納入“牽頭掛帥促落實”清單,由景泰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,組織縣發(fā)改、財政、司法、審計、工信等部門成立工作專班,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確權登記工作,妥善化解了遺留十余年的問題。
企業(yè)負責人說:“市、縣‘三抓三促’辦在短時間內妥善解決遺留十余年的問題,是一項真正為企惠企的務實之舉,進一步增強了我們企業(yè)服務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的信心和決心。”
據統(tǒng)計,“三抓三促”行動開展以來,白銀市委、市政府累計梳理涉及回遷安置、商品房入住、辦證難等方面歷史遺留問題26件,由市級領導包抓推動,已妥善化解12件,年內可化解7件,5件已制定具體化解方案,穩(wěn)步推進。
從“一紙難求”到“紅本到手”,從“懸而未決”到“塵埃落定”,一本本產權證托起了百姓的“安居夢”,一項項惠企政策激活了發(fā)展“新動能”。
版權聲明
1.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(chuàng)作品。
2.所有原創(chuàng)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圖片、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、信息等,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。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(tǒng)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(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)受理對接。如需繼續(xù)使用上述相關內容,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,聯系電話:0931-8159799。
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